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不少心急的南京市民又开始惦记野菜了。荠菜、马兰头、菊花脑、苜蓿叶、豌豆苗、枸杞叶……这些老南京入春必吃的野菜,现在在菜场并不少见,然而多少有些遗憾的是,传统意义上的野菜如今已经不“野”了,除了荠菜还是野生的,绝大部分的野菜都开始规模种植。南京人要想吃到原汁原味的野菜,只能自己去公园或者郊区挖了。
野菜大多变成“家养”了
一过春节,“不爱荤菜爱野菜”的南京人,开始在菜场搜索野菜的踪迹了。这几天随着菜场正常营业,荠菜、马兰头、菊花脑、苜蓿叶和豌豆苗陆陆续续出现在了菜场的摊位上,而且价格还都不便宜。可南京真有这么多从地头摘出来的野菜吗?“现在要吃野菜,都要自己去挖。菜场的野菜多数都是唬人的,除了荠菜,其他的野菜都是大棚里种出来的……”家住南湖的老南京肖阿姨说。
南京人入春吃野菜的习俗已经流传了多年,荠菜、马兰头、菊花脑、苜蓿叶、豌豆苗……都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春节过后,这些野菜也开始在菜场露脸了,不过由于节前的寒潮,野菜上市的量相比往年要少了一点,价格也格外高。“马兰头8元一斤,前两天都卖到十几块了,豌豆苗也是8元,菊花脑就贵了,要15元一斤。”迎宾菜场的老李说,“也就荠菜相对便宜一点,4块钱一斤吧。等天气暖和一点,这些野菜会稍微便宜一点。”尽管野菜价格不低,但却非常抢手,早上10点不到,老李进的野菜就卖出去一大半了。不过像马齿苋、鸭儿芹、车前草这些野菜,菜场上还是难觅踪影。
菜场卖的野菜那么贵,它们真的是来自山间田头吗?“肯定不是真的野菜!”家住南湖的老南京肖阿姨对野菜情有独钟,“菜场的那些豌豆苗、苜蓿叶、马兰头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都是大棚里面种出来的。其实现在还没到吃野菜的时候,一般都要3月过后呢。我看菜场卖的,也就荠菜看着像是田头摘的。”正如肖阿姨说的那样,随着蔬菜种植技术的普及,野菜现在也逐渐变成“家养”的了,而且南京人吃的野菜,不少都有成规模的种植,众彩市场的马兰头就是来自上海。“菜场买回来的野菜,跟我们以前自己挖的完全不是一个味道了……”肖阿姨说。
想吃真的野菜还得自己挖
菜场卖的野菜没了野味,那南京人还能吃到原汁原味的野菜吗?尽管南京的野菜越来越金贵,但也没到不见踪影的地步。这些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能挖到野菜的地方越来越少,不过紫金山、将军山这些地方还是能挖到不少“宝贝”的。
“梅花山的荠菜刚出头,莫愁湖马兰头兴轴轴,八卦洲的蒿子望江景,北极阁枸杞叶绿油油。”这首老南京都能脱口而出的顺口溜,就是南京人春天挖野菜的真实写照,也告诉大家挖野菜的地点。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在梅花山、莫愁湖和北极阁这些景点挖野菜的市民越来越少了,但依然有不少市民热衷于“跋山涉水”寻找美味。“我们以前一帮老姐妹,有时还会聚在一起,到紫金山脚下去找野菜,那里几乎什么都有,马兰头、荠菜、小蒜头什么的有不少呢。”肖阿姨说,“其实也不是真的为了那几口野菜,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出去散散心。但说实话,现在要吃正儿八经的野菜,还真得自己出去挖。”除了紫金山,将军山也是野菜族们经常去的地方,而像荠菜这种随处可见的野菜,基本上只要有农田就能找得到。
不过专家也提醒市民,路边的野菜绝对不是“不采白不采”。靠近污染水源、化工厂以及汽车尾气较多的地方生长的野菜是不能吃的,这些野菜吸收了大量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对人的身体危害极大。另外,公园和城市公共绿地的野菜也不要轻易采摘,因为这些地方的野菜可能被喷洒了农药。实际上每年春天,医院都会收到因为吃了野菜而出现不适的病人。 (盛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