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走进新沂市马陵山林区,浓密树冠的绿色屏障瞬间隔开了焦灼的暑气,而清凉之气却如微风一般,悄然弥漫。登高远眺,满目苍翠如浩瀚碧海,层叠的山峦在薄雾中晕染出深浅不一的绿色,近处鲜亮蓬勃,远处深沉朦胧,与低垂的流云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

新沂马陵山是江苏省“生态岛”试验区之一。“生态岛”试验区是指在长江沿岸、沿海湿地、江河湖荡、低山丘陵等流域海域区域,根据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分布,以1个或多个县(市、区)为单元,统筹划定科学合理片区,对受污染、受损害、受破坏、受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适度的人工干预措施。通过若干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串“珠”成“链”,为生物栖息、繁衍、迁徙提供良好场所和生态通道。
“‘岛’是一个比喻,可以是具象的天然岛屿,也可以是具备一定生态完整性的自然地理单元,如河口、山体、湖泊等。通过若干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并串‘珠’成‘链’,为生物栖息、繁衍、迁徙提供良好场所和生态通道。”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马陵山“生态岛”试验区计划总投资6700万元,实施生物多样性补充调查、观测样地建设、生态湿地建设、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珍稀物种保护小区建设、马陵山林木抚育工程、生态通道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体验教育基地建设共8项重点工程。
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是“生态岛”建设的主要目标。在马陵山“生态岛”试验区建设中,当地通过造林、补植,把马陵山范围内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的山坡作为绿化重点,实施荒山“清零”计划,将马陵山省级森林公园、沭河生态廊道和骆马湖湿地自然保护地串联成线,加强水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打造东方白鹳等物种迁徙、基因交流的生态通道。

马陵山景区工程中心规划部工作人员周雪纯告诉记者:“马陵山不仅林木茂密,还成了珍稀动植物的家园,已基本形成树木涵养水源、水源反哺生态、生态吸引物种的完整生态链。”
通过生态修复,马陵山林区生态结构更加合理,树种混交比例更趋完善,林相更加丰富,形成了更为合理的森林群落结构,夯实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生态向好的同时,动植物资源逐渐丰富,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如今,马陵山“生态岛”试验区内豆梨、小叶栎等原生植被数量稳步增多。据调查统计,试验区内植物资源共有107科315属521种,动物共有1332种。
截至目前,马陵山“生态岛”试验区绿化覆盖率高达95.2%,空气中负氧离子丰富,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方面,新沂进行了有益探索,马陵山花厅河流音乐节、金秋菊展等文旅活动每年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