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收藏首页 设为首页
 
首 页 新闻资讯 宣教动态 环球热点 公众参与 绿色之星 环评公示 全本公示 竣工验收公示 环保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环保新闻 返回首页
常州经开区:产业与生态共荣共生
发布时间: 2025-07-24   [字号: ]   [关闭窗口]

  

  当传统制造业遭遇“双碳”考题,常州经开区的答案是什么?一纸13.5亿元“环基贷”,助力电镀产业绿色转型。

  一套光储系统让工厂能源自给率达14.3%;一条产业链让钢渣“不出厂、零排放”……产业与生态在这里共荣共生。


  金融活水 灌溉绿色产业沃土


  13.5亿元“环基贷”签约,为表面处理循环产业园注入新动能。


  

 

  表面处理产业素有“工业美容师”之称,也曾因高污染饱受诟病。这个总投资25.3亿元、占地166亩的循环产业园,承载着破局的使命:12栋资源回收中心、日处理2300吨废水的处理中心、110KV变电站……蓝图上,一个能容纳百条电镀产线、实现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现代化园区让人充满期待。

  表面处理循环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坦言:“13.5亿元贷款极大缓解了资金压力,特别是政策性资金的低成本与长期性,为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中心、资源回收设施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购置了环保、节能节水等设备,属于允许抵免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可以按照设备投资额的10%从当年应纳税额中抵免。财务负责人罗诣表示:“通过加大节能环保设备投入,公司努力实现排放应税污染物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近三年还享受环境保护税减免21万余元。”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拥抱绿色既是责任,更是提升竞争力的新机遇。


  创新驱动 打造绿色制造新引擎


  走进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石墨电阻炉连铸生产线上,铜液温度波动被精准控制在±0.5℃以内——这一数据远超国际标准。


  

 

  公司致力于铜及铜合金材料研发及应用,自主创新研发出国内唯一的高纯无氧铜及铜合金上引连铸炉,实现被国外垄断20多年的核心装备国产化替代。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透露:“我们采用惰性气体保护技术,使模具寿命延长30%,单位能耗降低10%,为高铁接触线等核心部件提供‘材料基石’。”


  

 

  2024年,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新建省级院士工作站,构建“一站三中心”创新矩阵,加速半导体级铜带、新能源线束等高端产品国产化。在医疗领域,企业跨界布局的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项目已进入关键部件加工阶段,标志着铜合金研发优势正向生命科学领域延伸。


  数字赋能 构建智慧能源体系


  在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厂房屋顶,1.7MW光伏板与8MWh储能系统协同作业,构成工业绿色微电网的“神经末梢”。


  

 

  这套光储荷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使企业能源自给率达14.3%,更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能源流可视化管控。“2025年我们将实现全绿电供应,每年减少碳排放超8000吨。”企业能源管理部门展示着能碳管理平台实时数据:光伏发电量、市电采购量、碳足迹追踪等指标在数字大屏上跃动,构建起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账本”。


  

 

  这种数字化转型正在常州经开区形成燎原之势。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二期厂区内,中央空调通过变频控制实现年节电80万度,光伏发电量占企业用电总量25%;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涂装库废气治理设施升级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下降35%,活性炭使用寿命延长至5000小时,单套设备年运维成本节省13.2万元。这些数据背后,是物联网、大数据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


  链式协同 共绘低碳发展蓝图


  绿色转型正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链贯通。

  在常州京品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钢渣粉磨、棒磨中心,原本只能委外处理的钢渣经过粉磨、棒磨等工艺处理后,实现“不出厂、零排放”。“处理后的钢渣还能重新制成产品,并应用在下游企业,实现产业链协同降碳。”公司副总经理杨文伟说。


  

 

  现在,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已经将供应商绿色表现纳入年度考评,1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已进入其供应链体系。在钣金箱式产品生产中,企业采用免处理板材替代传统拼装结构,使原材料回收率达99%。

  在这片厚植工业文明的土地上,常州经开区以绿色为墨,创新为笔,书写着新时代的“双碳”答卷。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0001599号
策划编辑: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