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收藏首页 设为首页
 
首 页 新闻资讯 宣教动态 环球热点 公众参与 绿色之星 环评公示 全本公示 竣工验收公示 环保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返回首页
兴小绿意浓 桃李竞芬芳 ——记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绿色教育之路
发布时间: 2014-08-21   [字号: ]   [关闭窗口]

  14年的环境教育之路,在探索中不断总结,持续提升。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秉承“求美”校训,提出“和美生态  绿色兴小”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以“和美校园、生态课程、绿色成长”为三大要素的教育体系,在进行绿色教育理论研究的同时,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以评价为手段,为实施素质教育、建设和美生态校园开辟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构筑绿色教育基石

  制度化是理念落地的保证,从开展环境教育之初,兴隆小学就建立了环境教育工作机制,成立环境教育的领导班子,形成主要领导分管、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协同配合、教师人人承担任务、学生人人参与活动的局面。

  兴隆小学将绿色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出台《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学生生态保护细则》,由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学生养成随手关灯、不随地吐痰、不随手扔杂物、不损坏公物、爱护花草树木、勤俭节约等良好行为习惯。如学校成立“废旧物品收购站”,班级设立“垃圾分类管理员”,培养学生的废物利用和垃圾分类意识;为加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开展“我是节水节电小公民”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写“环保日记”并评比,增强绿色行为意识。

  为营造具有“绿化、美化、教育化”功能校园生态环境,兴隆小学多方位开辟了绿色环保宣传阵地,让每一面墙壁都成为熏陶学生绿色理念的阵地。学校新校区不仅规划了绿化带,开辟苗圃、全面积种植热带、寒带、温带各类植物,还注重对校园墙壁、楼梯的整体设计,使得校园里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都蕴含着人文、生态和科技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染和浸润。

  打造绿色教育课堂

  兴隆小学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制订《兴隆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指南》,编写了校本教材《呼唤绿色》。该教材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层次化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出发,逐步推进,对每个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活动目标。低年级段突出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选择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身边的小动物”等内容;中年级段突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选择“白色污染”、“有害的噪音”等内容;高年级段突出对环境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选择“绿色生活”、“走进水世界”等内容。同时,老师将课程研究课题化,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相关知识,结合小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等特点编制成小课题,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让学生在研究中体验到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课堂是学校进行绿色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开展了“生态课堂实验”专题校本研训,制定《生态课堂活动实施意见、标准、奖励办法》等规范,组织教师开展撰写绿色论文、设计绿色教案公开课等活动,推动生态课堂有效实施。品德课老师通过向学生灌输环保知识,引导他们从小养成自觉保护环境、遵守公德、爱护花草等良好环保行为品德;语文老师在讲授老舍的《养花》一文后,班上就掀起了一股养花热潮,孩子们自发从家里带来各种盆栽放在教室里,每天分组轮换着养花,不仅美化了教室环境,而且引导学生如何去呵护生命、善待生命;在科学、美术、劳技等课上,老师们抓住学科与环保知识的显性和隐性关联,见缝插针地将环境教育有机渗透于教学中。

  开展绿色教育活动

  2009年,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投资20余万元,建成集环保知识、环保行为、动手实践为一体的扬中市首家环境教育馆,成为全市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学校共接待社会各界、青少年学生等各类参观者逾万人次,组织环保专题讲座30余场,开展环保课题调研、环保实践等专项活动20余项,充分发挥了环境教育馆的宣传、引领、教育、倡导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兴隆小学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对学生环保生态知识的教育,坚持做到“五个一”:每周组织学生观看介绍环保知识的影片;每月结合创建“国际生态学校”举行一次环保主题的班会;每月出好一期校报《呼唤绿色》;每学期组织一次环保艺术节;每人记好一本环保记事本。

  以环保节日为契机进行专题教育。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三·二二”世界水日、“六·二五”全国土地日等纪念日,兴隆小学制定《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序列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宣传教育活动。如在一、二年级开展“弯腰精神,美化校园,从我做起”的净化校园劳动;在三、四年级开展“环保拼画”活动,组织学生将平时收集的废旧物品利用起来拼成一幅幅含义深刻的图画;在五、六年级开展“环保时装秀”活动,让学生将平时废弃不用的布头、报纸、塑料袋等各种材料收集起来,设计、制作成公主裙、运动装、头饰等,让孩子们都身着这些环保时装在T形台上进行展示。

  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开展系列活动。低年级组织队员走进大自然,体验自然之美;鼓励小朋友种植植物,观察、饲养小动物;举行“春天来了”、“我爱大自然”绘画比赛等。中年级组织队员走进社区,举办“争做环保人”中队主题队会;举行“畅想绿色未来”绘画、演讲比赛。高年级各中队成立小课题研究组进行环境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各个中队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提出了“了解水的形成”、“现实中的森林”、“如何减少大气污染”等小课题,让队员们通过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进行研究,逐步提高环保技能,增强环保意识。

  与家庭、社会接轨开发教育资源。与家庭手牵手,打造绿色成长通道:在一至六年级中,开展“亲子共育一棵树,亲子共读一本书,亲子共写一句话”活动;与社区肩并肩,构筑绿色成长空间:让学生走进社区,开展“我为社区净绿”、“我为社区添绿”、“我为社区护绿”活动;和基地心连心,共建绿色成长乐园:每个学期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到学校德育基地活动一次,让学生体验基地的绿色氛围,同时通过动手种植,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施绿色教育评价

  为推动绿色教育更深入、有效地开展,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推出了“和美班级”和“绿色少年”行动计划。

  “和美班级”的评选标准非常严格,尤其注重班级的绿色环境氛围。为此,学校设立了校级“小黄帽——环保小卫士”监督岗,对各班级学生的行为进行督查,将评选结果通过学校的“五项评比栏”和校园网进行反馈,让“和美班级”的评比有据可查。

  兴隆小学还制定了“文明星、美德星、智慧星、美体星、环保星”的“五星评比”摘星计划,把该计划的实施与每月的德育教育主题活动、日常的各种少先队活动融合在一起,将“绿色之星”评选与争当“四好少年”活动结合起来,多渠道鼓励学生“争做绿色好少年”。“绿色少年”每月评选一次,每次学校都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由校长亲自颁发奖牌,并通过校报、步行道的橱窗等多种媒体宣传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学校通过逐级考评,对学生的环保绿色行为进行打分,将得分以虚拟币的形式记入学生成长“一卡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一卡通”里面的币值在学校“消费”。这些评价手段和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环保行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也使学校的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  孙莹)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0001599号
策划编辑: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