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中旬,河海大学2013年暑期大学生赴海安县渔业养殖水污染治理研究实践团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主要围绕海安县渔业养殖水污染现状与治理情况展开。
近几年我国渔业发展繁荣,但生态资本严重透支。南通市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东部,东临黄海,串场河、通扬运河、通榆运河在境内交汇,其气候宜人,滩涂众多,水资源丰富,适合渔类繁殖聚居,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茧丝之乡,禽蛋之乡,因此十分具有代表性研究价值。实践团先后走访了江苏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渔民聚集地仇湖、海安县泰宁村。
大型养殖基地 高效率体制化抗污染
位于海安县老坝港的江苏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端的长江珍稀鱼类:长江河豚、鲥鱼、刀鱼、娃娃鱼,胭脂鱼(二类保护),中华鲟(一类保护)、扬子鳄,淞江鲈鱼的科技研发和繁育养殖,为世界最大的河豚鱼繁养殖基地。该公司副总经理秦桂祥、科技部部长陆仁海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
“每种生物有它们自己的生存环境,比如扬子鳄就需要这种干燥炎热的环境才能生存,而娃娃鱼就需要25摄氏度以下的恒温环境。”带领实践团参观养殖基地的导游为组员们详细介绍了这些生物的区别,而另一位养殖基地负责人向组员们表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整个养殖基地的渔业供水都采取自给的方式,即使动用到湖泊河流,也会在圈养地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治污水。很少会出现渔业水体污染的情况。
“渔业养殖水污染对鱼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鱼类的洄游路线等都会因为污染而发生变化。”科技部部长陆广海表示,“在供水方面,公司都有很严格的一套机制来防止水污染的发生。一旦发生水污染,我们首先也会采用一些物理、化学方法来进行治理,找出污染源头,来防止水污染范围的扩大。”
面对渔业水体污染这一问题,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走的“开发式保护”道路,更多的是一种物种保护的自觉,担负起了很大的的社会责任。
基层渔业养殖人员 能力有限抗污染
实践团成员还走访了海安县当地的渔民聚集地——仇湖,深入了解了基层渔业养殖人员近几年遭遇的渔业水体污染情况。
海安县仇湖水产良种场作为省级水产示范良种场,近年来通过省级高效设施渔业项目的实施以及省渔业科技入户项目的技术支撑,家鱼人繁全部采用先进孵化设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地一位渔民表示,近几年在仇湖渔业污染不是十分严重,总体情况尚可。由于渔民聚集,渔民们也比较注重对渔业水体的保护,但是普通渔民无法像大型养殖场一样大规模实施水体保护,各方面受到限制。一旦发生大规模水污染,渔民也是束手无策的,这时候就要依靠政府了。
普通市民百姓 身体力行支持政府抗污染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在海安县泰宁村开展了关于海安县渔业养殖水污染现状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水污染带给民众的影响。实践团将调查人群多设为有固定摊位的摊主或悠闲逛店的市民,调查时间安排在在早上和中午,避免了他们由于太匆忙而不愿接受调查的状况。受调查人群虽然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但都填写得十分认真。
在“海安县河流水质”这一项上,餐饮店店员小陆却产生了迟疑,犹豫了一会儿才从“较差”的选项上移到了“一般”上:“毕竟是自己生活的地方,也不愿意把它说得太差”。实践团成员发现,不止小陆有这个想法,一部分其他市民也有这个想法。这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一些影响。
一位四十岁左右的服装店店主表示,自己在买鱼的时候,会考虑到水污染的因素:“毕竟是买了自家吃,对养鱼的水源质量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通过问卷实践团发现,民众一致认为,渔业水污染这方面最应担负责任的应当是政府,希望政府多出台一些条令来规范化,多采取一些措施来清理河道。作为老百姓,至少能做到不去污染,如果政府有需要,自己也是十分乐意为此贡献一份力量的。